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发布:极寒不趴窝,重卡先吃螃蟹_乘用车_低温_续航
【宁德时代钠新电池发布:极寒不趴窝,重卡先吃螃蟹】
今天宁德时代的科技日上,钠离子电池终于从实验室走向量产。这款名为“钠新”的电池,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北方电动车的最大软肋——低温续航。首当其冲受益的,是常年和严寒搏斗的重卡司机。
展开剩余73%重卡司机最实在的福利
6月就要装车的24V启驻电池,解决了三个痛点:零下40℃一键启动、驻车空调随便开、8年不用换电池。传统铅酸电池在-30℃就得“看天吃饭”,而钠新电池在-40℃环境里电量保持90%,司机再不用裹着棉被睡驾驶室。4.5度电的实际可用电量,够整夜开空调,第二天照样打着火。按8年寿命算,总成本比铅酸电池降了61%,省下的钱够加两年柴油。
乘用车要等到年底
12月量产的乘用车版本,参数看着挺能打:175Wh/kg能量密度(和磷酸铁锂差不多)、5C快充、500公里续航。但最关键的还是低温表现,-40℃环境下只剩10%电量时,车辆动力居然不衰减。这对东北电动车车主可能是救命稻草,毕竟现在很多电车低温续航直接腰斩。
安全牌打得狠
宁德时代直接把电钻、钢针、电锯往电池上招呼,测试视频里电池既没起火也没爆炸。这种“自虐式”安全测试,算是给最近频发的电池事故打了预防针。材料层面消除助燃因素的设计,比靠外部防护确实更有说服力。
背后的算盘
选择重卡先行量产很聪明——商用车电池技术门槛相对低,但市场痛点明确。目前电动重卡渗透率不到10%,而铅酸电池每年200亿的市场等着被替代。和一汽解放的合作,等于是拿着现成的客户做示范。乘用车领域反倒要小心,毕竟175Wh/kg的能量密度在2025年不算突出,主要竞争力还是在低温场景。
真正的挑战
钠电池最大的优势其实是资源。地壳里钠储量是锂的421倍,真能大规模应用,车企再也不用被锂矿卡脖子。但量产后的成本控制才是关键,毕竟现在锂价已从高位回落。另外,12月才量产的乘用车电池,要赶上明年冬季销售旺季,时间卡得有点紧。
这次发布与其说是技术突破,不如说是场景突围。宁德时代显然摸准了商用车市场愿意为实用技术买单的脾气,至于乘用车能不能复制成功,还得看年底的实际表现。至少北方车主们可以期待,今后冬天不用再上演“电动车续航焦虑求生记”了。
发布于:福建省
- 上一篇:中美谈判后中巴合作依旧爆单,巴西总统卢拉回应外媒质疑
- 下一篇:没有了